从整体上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2-06-16     来源:8188cc威尼斯     阅读0

从整体上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王炳林   石卓群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树立大历史观,坚持系统观念,坚定历史自信,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关键词]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大历史观;系统观念;历史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人民命运、道路选择、理论创新、世界影响、自我革命5个维度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进行了科学总结。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讲授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既要分别阐释5个方面的伟大意义,更要从整体上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贯通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注重树立大历史观和系统观念,增进学生的历史自信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

 

       一、树立大历史观,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比较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历史观的扬弃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是正确看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对树立大历史观进行了深刻阐释:“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14《决议》运用大历史观,通过“古今中外法”,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历史比较相结合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把握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534《决议》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中进行考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历尽沧桑但始终传承不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首都被侵略者攻占了3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无数文明瑰宝毁于一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历史刚刚进入20世纪,西方列强的八国联军正占领着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辛丑条约》规定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意味着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每人都要向列强赔偿一两白银,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人。一个国家的首都每三四十年就被侵略一次,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何以谈民族复兴?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和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民,各阶级曾尝试过各种救国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切奋斗的主题。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100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持续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没有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今天欣欣向荣的气象。习近平指出:“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3]。

  《决议》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放在世界历史趋势和时代大潮中考察,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与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进行对比,自豪地宣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进行对比,“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4]63-64。

  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由于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将“现代化”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等同,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实现现代化的“不二法器”。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摆脱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命运,多次试图向西方学习,以资本主义器物、制度、文化为模板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努力探索走自己的道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坚持人民立场相统一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107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进行革命斗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扫清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各种阻碍,“革命”与“现代化”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试图探索一条既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又不照搬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和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带领人民经过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发展道路、文明形态、民主形式、价值取向等多维度打破西方固有模式的垄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党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拒绝照搬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方式,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避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一切为了执政,一切为了选票,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模式,以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制度扩大人民群众有序进行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西方所谓“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粉饰,但“民主”“自由”这些词语本身不带有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普世价值”进行批驳,赢得世界的广泛赞誉和坚定支持。

    

       二、坚持系统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探索中国道路的伟大斗争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把握五大历史意义之间层层递进、有机统一的理论逻辑。

  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之所以发生根本改变,就是因为有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扩展为“十个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单独提炼出来作为第一条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党的领导直接决定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不坚持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着生动形象的表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6]432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准则,通过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保证全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党百年奋斗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我们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克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从“以苏为师”到“走自己的路”,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7]198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是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重要内容和崇高价值。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强烈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自然延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实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推动人类进步为己任。党领导人民坚持14年浴血奋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立足于对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把握,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得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力量,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极大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明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邓小平提出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8]300。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提供力所能及的无私帮助。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关头,党领导人民以坚定意志和历史担当,采取果断措施,打赢了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并顶住了西方国家所谓“制裁”的压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航向和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低潮中重新奋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正如列宁在20世纪初提出“帝国主义论”,被誉为“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课题的展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所提出的一系列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思想新主张,关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回答,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推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实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正因中国而改变,中国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

 

      三、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9]1438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才能“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4]90。

  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在守正创新中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坚持守正的原则和立场,创新才有方向和依归。但守正不等于守旧,只有坚持开拓创新,守正才有活力和基础。历史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是人们对客观历史的评价却因立场不同而迥然有别。历史科学是客观历史的主观评价,历史观是史学的核心和灵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人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是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面对一些对党史事件与人物的恶意解读、歪曲认识,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主动出击、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做到有理有据,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

  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联系《决议》提出的十条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党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百年奋斗所产生的三个历史决议,都十分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十个坚持”与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相契合,核心是从整体上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理论和实践、中国和世界这三大关系。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7]121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与历史经验贯通把握,将管党治党同治国理政相统一、理论创新同实践创新相促进、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贯通,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明确前进方向、找到正确道路,进而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

  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充分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9]151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加深厚坚实。《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4]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没有实现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以东正教等唯心主义为主体,二者之间存在世界观的对立,这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10]坚定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要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中华文明的根基,以更加自信的奋斗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坚定历史自信,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中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坚持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谈话时提出了著名的“窑洞对”,创造性地回答了依靠人民民主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创造性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持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决议》不仅是一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决议,更是一份检视自身、加强建设的党建决议,党的建设如一根红线贯穿《决议》每个部分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要把握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又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持问题导向,对党百年奋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不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是分析原因,直面问题,深刻汲取经验教训。坚持自我革命,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习近平指出:“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反应迟钝,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最终人亡政息!”[3]坚持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使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7]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


Baidu
sogou